手机诱惑大,家长心慌慌

现在的小孩,真是不得了!前几天我邻居家的小明,才上初中,居然偷偷用压岁钱买了一部最新款的智能手机。这消息一传开,家长们都炸锅了:“这还得了?这么小就玩手机,眼睛不要了?学习不要了?”家长们纷纷表示,必须得退掉这手机,不能让孩子这么早就被电子产品“毒害”。
小明妈妈也是急得团团转,一边心疼那几千块钱打了水漂,一边又担心孩子沉迷手机影响学习。她立马给小明下了“最后通牒”:要么把手机退了,要么以后零花钱全扣光。小明一听就蔫了,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,但也只能乖乖听话。毕竟,家长的“权威”可不是闹着玩的!
退货之路不容易
不过,退手机这事可没那么简单。小明妈妈带着他去店里退货时,店员一脸为难:“这手机已经激活了,包装也拆了,按理说是不能退的。”小明妈妈一听就急了:“可这是孩子偷偷买的啊!我们家长完全不知情!”店员也很无奈:“要不您先联系一下厂家客服?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案。”
于是乎,小明妈妈开始了漫长的“维权之路”。她先是打了无数个客服电话,又是发邮件又是写投诉信。折腾了好几天后,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:厂家同意给他们一个特殊处理的机会——只要能证明确实是未成年人购买的(比如提供户口本、学校证明之类的),就可以办理退货。
这下可把小明妈妈乐坏了!她赶紧翻箱倒柜找户口本、学校证明等材料。而小明呢?只能在一旁默默叹气:看来这次真是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啊!不仅手机没了,还得被家长狠狠教育一顿……
家长反思:教育比退货更重要
虽然手机最终是退掉了,但这件事也给家长们敲了个警钟:光靠强制手段是不够的!毕竟现在的孩子都聪明得很,你今天没收了他的手机,明天他可能就会想出别的办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。与其一味地禁止和打压,不如好好跟孩子沟通一下——为什么他们这么想要手机?是不是因为同学们都有?还是因为觉得好玩、新鲜?
家长们也可以趁机跟孩子聊聊手机的利弊:比如用得好可以查资料、学知识;用得不好就会浪费时间、影响健康。还可以制定一些规则:比如每天只能玩一小时手机、完成作业后才能玩等等。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需求,又不会让他们沉迷其中。
其实啊,小孩子买手机这事说大不大、说小不小。关键在于家长怎么引导和教育——与其纠结于能不能退货、要不要没收手机这些表面问题;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责任感上……毕竟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