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味儿,到底是个啥味儿?
说到年味儿,大家脑海里肯定浮现出一堆画面:红彤彤的灯笼、热气腾腾的饺子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,还有那满大街的“恭喜发财”。可问题是,这些真的就是年味儿吗?我倒觉得,年味儿更像是一种感觉,一种让你心里暖洋洋、嘴角不自觉上扬的感觉。比如,你妈突然从厨房端出一盘你最爱吃的红烧肉,或者你爸偷偷塞给你一个红包,嘴里还念叨着“别告诉你妈啊”。这些瞬间,才是年味儿的精髓。

年味儿为啥越来越淡了?
有人说,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。我琢磨了一下,觉得这事儿还真有点道理。以前过年,大家都是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,一家人说说笑笑,气氛那叫一个热闹。现在呢?春晚还在播,但大家都在刷手机、抢红包、发朋友圈。以前过年,街上到处都是卖糖葫芦、吹糖人的小摊贩,现在呢?商场里倒是灯火通明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再说了,现在的年轻人连鞭炮都不让放了,这年过得还有啥意思?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形式变了,但只要家人在一起,心里的那份温暖还是没变。
如何找回丢失的年味儿?
既然年味儿变淡了是个事实,那咱们就得想办法找回来啊!首先呢(哦不对!不能用“首先”)——咱们可以试试自己动手做点年货。比如包饺子、蒸馒头、炸丸子啥的。虽然可能卖相不咋地吧(我上次包的饺子跟外星人似的),但至少能让你找回点小时候的感觉。其次呢(又来了!不能用“其次”)——咱们可以多陪陪家人聊聊天。别老盯着手机屏幕了!跟爸妈唠唠嗑、跟兄弟姐妹打打牌、跟孩子讲讲你小时候过年的故事。再不行的话——咱们还可以组织个家庭春晚嘛!每个人表演个节目啥的(虽然可能有点尬)……反正怎么开心怎么来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