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手机的“萌芽期”
智能手机在中国普及的时间,其实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初。那时候,手机还是个新鲜玩意儿,大家手里拿的还都是那种“砖头机”,按键硬得像石头,屏幕小得像指甲盖。突然有一天,诺基亚推出了一款带彩色屏幕的手机,大家惊呼:“哇,手机还能这么玩!”虽然那时候的“智能”还停留在发短信、打电话和玩贪吃蛇的阶段,但已经让不少人觉得酷炫无比。

智能手机的“爆发期”
到了2010年左右,智能手机开始在中国大爆发。苹果的iPhone 4横空出世,那块玻璃屏幕和流畅的操作系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。一时间,街上的年轻人都成了“果粉”,排队买iPhone成了时尚。与此同时,安卓系统也开始崛起,三星、HTC等品牌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。那时候,大家见面第一句话不是“吃了吗?”而是“你用什么手机?”智能手机成了身份的象征,谁要是没个智能机,简直不好意思出门。
智能手机的“全民普及期”
进入2015年以后,智能手机在中国彻底进入了全民普及的时代。国产手机品牌如华为、小米、OPPO等异军突起,价格亲民、功能强大,一下子把智能手机从“奢侈品”变成了“日用品”。现在走在大街上,连卖菜的大妈都拿着个智能机刷抖音、看直播。智能手机不再是炫富的工具,而是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。你可以不用电脑、不用电视,但绝对不能没有手机。它不仅是通讯工具,还是钱包、相机、导航仪、游戏机……总之就是万能的“生活小助手”。